摘要
本试验通过建立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旨在探究肠道菌群紊乱对BVDV易感性的影响。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建立试验,共分为2组,采用两性霉素B、硫酸新霉素、氨苄西林、甲硝唑、盐酸万古霉素,以灌胃的方式构建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处理13 d后,无菌收集小鼠粪便,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RNA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肠道菌群紊乱对BVDV易感性的影响试验,共分为2组,抗生素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小鼠均接种105 TCID50的CP型BVDV,于感染第7天,采集小鼠血液和十二指肠,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病毒载量。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检测十二指肠病理组织变化。粪菌移植(FMT)移植试验共分为2组,以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组为对照,进一步验证恢复肠道菌群对BVDV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抗生素处理明显降低肠道菌群α多样性,维恩图分析也表明抗生素处理减少肠道菌群OTU数量。β多样性结合柱形图分析进一步表明,抗生素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抗生素处理组中均显著降低,然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对BVDV易感性探究发现,菌群紊乱小鼠血液和十二指肠中BVDV载量均显著高于BVDV感染的菌群正常组小鼠的BVDV载量。Western blot和病理组织学检测也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增加了小鼠十二指肠中BVDV E0蛋白表达水平,加重了十二指肠病理损伤。FMT回补给菌群紊乱小鼠后,BVDV载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病理变化也明显改善。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肠道菌群紊乱小鼠模型,依据该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紊乱可以增加BVDV的易感性,而FMT回补具有抑制BVDV感染的作用。这些结果可为防控BVDV感染的微生态制剂研发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
-
单位动物科技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