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00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643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97例)和非PE组(546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基线特征及围生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PE、不同程度PE的影响因素,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1)双胎妊娠PE的总发生率为1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是双胎妊娠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45、2.22、3.40、4.04,95%CI分别为1.41~4.25、1.39~3.54、1.39~8.30、1.03~15.81)。按照体重指数分层,校正孕妇的年龄后,超重双胎妊娠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是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90,95%CI 1.37~416.02)。高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双胎妊娠轻度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51、5.33,95%CI分别为1.71~7.18、1.85~15.34)。妊娠糖尿病是双胎妊娠重度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95%CI 1.46~4.84)。(3)校正孕妇的年龄、绒毛膜性、妊娠糖尿病后,双胎体重差异>20%仍均与PE的发病相关(OR分别为2.12、1.77、2.30,95%CI为1.21~3.73、1.01~3.10、1.39~3.80)。(4)与非PE组比较,重度PE组新生儿住院率以及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更高,分娩孕周提前,新生儿出生体重更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度PE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非P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龄、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快是双胎妊娠PE的临床危险因素,妊娠糖尿病与重度PE相关。双胎体重差异>20%与PE的发生相关,不论其绒毛膜性;双胎妊娠PE孕妇新生儿住院率高,并发症多,早期识别PE的临床危险因素,积极干预或加强监测对于改善围生儿结局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兰州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