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文波; 李栋; 杨栓锁; 侯月梅
来源: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6, 23(05): 362-366.
DOI:10.3760/cma.j.issn.1009-6906.2016.05.009

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性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与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患者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分为PAF‘组、单纯基底节区脑梗死+PAF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血管性帕金森病(VP)+PAF组30例,4组分别进行心率变异性、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乙酰胆碱(ACH)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反映中枢性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SDNN、RMSSD、PNN50,VP+PAF组患者分别低于其他3组,且LF/HF低于其他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基底节区脑梗死+PAF与PAF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单纯PAF组患者SDNN、SDANN降低,LF/HF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VP+PAF患者ACH浓度[(814±301)ng/L]分别高于其他3组[脑梗死+PAF组:(673±218)ng/L;PAF组(534±195)ng/L;对照组(313±112)n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基底节区脑梗死+PAF高于PAF组、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与SDNN、SDANN、RMSSD、PNN50及血浆ACH浓度密切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基底节区核团损伤,导致外源性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是阵发性房颤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 单位
    神经内科; 苏州大学; 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