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补心畅脉汤口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2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急性发作时首次用药300 mg/次,后续用药100 mg/次,1次/d,嚼碎后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00 mg/次,1次/d,口服。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合并症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包括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心畅脉汤(黄芪、党参、川芎、丹参、石菖蒲、木香、郁金、降香)口服,1剂/d,水煎,2次/d,早晚温服;联合耳穴(主穴取心、小肠、神门、皮质下、交感;配穴取胸、心脏点,根据患者情况加肝俞、肾俞)压豆治疗,每个穴位持续按揉3~5 min, 3次/d,每3日更换对侧耳穴按压。两组均于持续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86例,有效5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4.56%(139/147);对照组显效71例,有效51例,无效25例,有效率为82.99%(122/14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每月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发作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舒张晚期充盈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补心畅脉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有较好疗效,可减少心绞痛发作,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心功能和心肌损伤,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
-
单位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