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梗死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作者:白娟; 徐树明*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17): 3970-3975.
DOI:10.19829/j.zgfybj.issn.1001-4411.2021.17.023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1月间经临床及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的41例患儿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检查。结果病因明确28例;病因不明确13例。性别、年龄与病因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障碍、口角歪斜、鼻唇沟浅或消失、抽搐、流涎、口齿不清及饮水呛咳;MR表现:病变部位:外伤以基底节、侧脑室旁为主;烟雾病累及多脑叶为主;感染以基底节最多见;甲亢累及单侧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及放射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累及单侧多脑叶和大脑脚;病因不明确者以累及基底节(11/13)最多见;各病因在脑叶、胼胝体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信号特点:39例显示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或高信号,DWI显示为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29例行MRA成像,其中1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受累最多见;各病因在大脑中动脉受累、多发迂曲血管影及双侧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DTI扫描8例,发现脑白质纤维束受损6例,未受损2例;随访17例,随访间隔时间最短8 d,最长2年6个月,发现新发梗死2例,余均呈脑梗后遗改变。结论引起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多样,以外伤、烟雾病最常见,明确病因对于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及促进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表现以肢体活动障碍最多见。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受累最多见,但不同病因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异。其MR表现具有特征性,血管受累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DTI可无创性观察脑白质纤维束破坏程度,因此MR可作为儿童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