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中,马克思开始从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转向以现实历史为基础的一般唯物主义,但由于缺乏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此时的转变只是青年马克思第一次唯物主义的转变的第一阶段——法权唯物主义。在该笔记中,有两条逻辑在马克思的头脑中进行力量角逐,主导逻辑是基于法权平等的人本主义逻辑,附属逻辑是基于历史所有权关系的现实逻辑,附属逻辑恰恰才是第一次唯物主义转变的真正来源。同时,马克思在该笔记的最后部分开始从所有权关系研究向经济关系研究递进,从而逐步走向第一次唯物主义转变的第二阶段——《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