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提高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效率,在幼穗取材时建立更为精细的形态学指标,以获得更多处于适宜时期的小孢子进行培养。[方法]以大麦(Hordeum vulgare L.)品种‘花30’为材料,将同一天取材的幼穗根据旗叶与倒2叶的叶耳间距离(旗叶距)分为6组,观察每组材料低温处理前、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变化,研究不同旗叶距对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及绿苗再生的影响,鉴定不同分组材料来源的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倍性。[结果]取材当天的幼穗不论旗叶距大小,所有游离的小孢子均处于单核期;而低温处理17 d后,处于单核时期的小孢子比例随旗叶距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旗叶距增大,小孢子愈伤产量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而绿苗分化数量却显著降低。按旗叶距分组获得的小孢子再生植株不同倍性比例分布相近,二倍体占70%左右,单倍体和四倍体为30%左右。对于‘花30’而言,0.5~2.0 cm旗叶距的小孢子再生绿苗数量最高。[结论]旗叶距可作为大麦小孢子培养中幼穗取材的一个形态学指标,适宜的旗叶距可确保低温处理后获得更多单核时期游离小孢子和更高的再生绿苗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