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追溯中国传统典籍注释的历史,无论注释实践还是注释观念,字词都是通往义理的主要途径。但只有合乎语言和言语各项要素条件的字词训诂才是合理有效的,它对文本阐释起到意义复原和确定的作用,实现文本对象的确定性,从而保障阐释的有限性。同时,由于字词的多义性、广义性、进入言语环境后的灵活性以及语境自身的不充分性等因素,字词训诂本身又有不完全性,在语言事实制约范围内面临着多种注释的可能性。在字词义具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文本阐释对字词训诂体现出主动选择和制约的作用,注释者对文本义理的前期预想影响和决定了具体语境下的字词训诂。正是基于字词训诂和文本阐释的这种互动关系,中国传统典籍的文本阐释才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