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轮修志中,由于编纂机制、编纂人员、资料来源等原因,部分地方志书初稿存在虚话套话多、未然状态多、评论语言多等问题,行文公文化倾向较为突出。在编纂实践中,唯有严格按照地方志书编纂行文规范等要求,加强培训,加强沟通协调,拓宽资料收集的视野,对不同来源的资料用不同方式加工利用,重视从资料长编到初稿这一质变过程,才能逐步扭转公文化倾向,确保志书成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