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国留声机公司的远东之行,开启了中国本土圆盘唱片的历史。不幸的是,旧社会具有买办性质的中方合作者,把当时在洋行、商号间流行的蜡筒造假模式暗中“安排”给了英国录音团队,用清音班(堂名)冒充戏曲名演员,使得原先“卖一制一”的小作坊造假被工业化、国际化。这种弊端在中国唱片业的第一发展期内迅速扩散、变异,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缺陷,给中国戏曲音乐的记录和传播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