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lateral posterior tibial slope,LPTS)对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胫骨隧道扩张影响,以及隧道扩张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2月52例因ACL断裂行关节镜下单束解剖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20例;年龄14~64岁,平均34.3岁。左膝22例,右膝3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30 d,平均15.9 d。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3、6个月基于MRI测量LPTS及胫骨隧道出口、中段、入口、距关节面出口2 cm处宽度;计算隧道绝对及相对扩张量,并根据绝对扩张量对隧道扩张程度进行分度(0~3度)比较。同时将患者根据LPTS分为<6.0°组(A组)、6°~12°组(B组)、>12°组(C组),比较组间胫骨隧道扩张程度差异。结果 5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3、6个月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隧道均发生扩张,其中出口和中段相对扩张量术后3、6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胫骨隧道扩张程度达0度5例、1度28例、2度16例、3度3例,6个月时分别为5、20、25、2例。不同胫骨隧道扩张程度患者术后同时间点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LPTS为-0.8°~18.7°,平均10.6°;其中A组7例、B组24例、C组21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胫骨隧道初始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胫骨隧道出口和中段相对扩张量比较,术后3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束解剖重建ACL术后,胫骨隧道在早期均会发生一定程度扩张。LPTS对胫骨隧道扩张有显著影响,该角度越大,胫骨隧道近端扩张越明显,但是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未受隧道扩张影响。
-
单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