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E2、P及ERα、PR的影响

作者:郭新荣; 孟菊星; 马小卫; 史海龙; 胥冰; 张卫华; 马晓军; 张迦琅; 程经伟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18, 45(10): 2214-2239.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8.10.062

摘要

目的:研究"通调针法"电针结合甲基睾丸素片溶液灌胃对MGH模型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空白(A)、模型(B)、电针治疗(C)、甲基睾丸素治疗(D)、针药结合治疗(E)组。C组选取天宗、肝俞、足三里(均双侧)和屋翳、合谷(均双侧)、膻中两组穴,电针治疗; D组给予甲基睾丸素片溶液灌胃; E组在给予甲基睾丸素片溶液灌胃同时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第2对乳头直径和高度测量; HE染色检测乳腺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E2、P含量,荧光双染和蛋白印迹法(WB)法检测乳腺组织中ERα、PR含量。结果:(1) C、D与B组比较明显缩小(P<0. 05),而E组与B组比较缩小更明显(P <0. 01)。(2) C、D乳腺形态均有改善,E组更明显。(3) C、D组E2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而E降低更为显著(P <0. 01))。C、D组P含量明显高于B组,而针药组更为显著。(4) C、D和E组乳腺组织中ERα下调、PR上调,E组更明显。结论:电针、甲基睾丸素片、电针结合甲基睾丸素片均能改善MGH大鼠乳头形态,使乳腺组织病理性得到改善,能下调E2和ERα、上调P和PR的含量;且针药结合要优于单纯电针和口服甲基睾丸素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