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碳排放效率研究对于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缺乏基于关系数据和网络视角进行的农业碳排放效率研究,制约了区域农业协同减排活动的开展。本研究基于关系数据和网络视角,以2010—2019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为研究对象,以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其农业碳排放效率,利用修改的引力模型构建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引力矩阵,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就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通过QAP模型就其驱动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1)在研究期间,中国31省(市、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较快,由0.400增长至0.756,增长88.8%,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且各省(市、自治区)间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其空间效应在全国范围呈现空间关联网络特征。2)在研究期间内,中国31省(市、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关联性增强,网络内部森严的等级关系逐渐松散,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得到较大提升;且该空间关联网络形成了多个网络中心,对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和控制;东部沿海地区是该空间关联网络空间溢出的主要目的地。3)交通运输水平差异和第一产业产值差异有利于推动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相似的居民人均收入和信息化水平以及相近的空间距离能够促进空间关联网络形成。为此,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相关政策措施应当考虑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动因。
-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