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35~74岁壮族人群慢性病共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慢性病管理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源于“广西少数民族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该项目于2017—2019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35~74岁壮族人群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包括了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信息在内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用优势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对慢性病共病患病的贡献度,关联规则分析通过Apriori算法来完成,用于分析共病模式,并绘制共病网络图。结果:12 411例35~74岁壮族人群中共有慢性病患者7 806例,共病患者3 178例,慢性病共病率为25.6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24,95%CI=2.02~2.49)、45~59岁(OR=1.91,95%CI=1.68~2.17)、≥60岁(OR=3.11,95%CI=2.72~3.56)、饮酒(OR=1.37,95%CI=1.23~1.53)、饮茶(OR=1.21,95%CI=1.08~1.36)及超重或肥胖(OR=3.00,95%CI=2.75~3.28)与慢性病共病高风险相关,而体力劳动工作者较非体力劳动者慢性病共病风险更低(OR=0.85,95%CI=0.77~0.94)。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对共病患病影响排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超重或肥胖(46.17%)、≥60岁(18.21%)、男性(21.74%)。在共病网络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处于中心的最大节点,关联规则分析筛选出9种强关联的共病模式,其中置信度和提升度最高的二元和三元模式均包含糖尿病。结论:广西地区壮族人群的慢性病共病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个体特征及生活行为因素,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不同群体特征加强慢性病共病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行为因素干预,并对慢性病共病防治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