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古时候,有一位姓戴的老郎中,待人谦和,为人厚道,喜欢帮助别人。他长得比较瘦,脸色比较黄,所以大家就尊称他"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坟墓旁生长的一种味道有点甜,可以补气、止汗、消肿的草药叫做"黄耆",很久之后才被写作"黄芪"。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人写作"黄耆"。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