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与单纯脊柱融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B组行单纯脊柱融合。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固定节段和动态固定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SR)、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ROM)、邻近节段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有差异(F=575.55和1436.967,均P=0.000);(2)A与B组VAS、ODI评分无差异(F=2.402和1.952,P=0.129和0.171);(3)两组VAS、ODI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6.469和9.116,均P=0.0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ISR、ROM、Pfirrmann分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ISR、ROM有差异(F=65.454和614.002,均P=0.000),Pfirrmann分级无差异(F=1.221,P=0.305);(2)A与B组ISR、ROM、Pfirrmann分级有差异(F=31.005、649.492和18.185,均P=0.000);(3)两组ISR、ROM、Pfirrmann分级变化趋势有差异(F=7.420、213.145和19.963,均P=0.000)。结论 脊柱融合辅助以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椎管狭窄,可以保留脊柱活动度,有效维持邻近节段的椎间高度,分散加载至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力学载荷,有效改善腰椎椎管狭窄A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