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奥地利作家鲁道尔夫·布伦嘉伯的长篇历史小说《鸦片战争》以名为春林的历史人物为主线,是二战期间出现的对清朝鸦片走私和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学书写。布伦嘉伯笔下的春林集批判与改革精神于一身,他不满足于成为像孔子一样的思想家,而是在吕洞宾的神像下许下宏图伟志,立志做一位为国效力的实践家。布伦嘉伯对道教始祖吕洞宾的特别关注以及对吕洞宾形象的重新塑造,折射了作者的社会变革立场和世界观。以孔子与吕洞宾的神化对立形象为切入点,详细稽考文本中的中国知识来源。通过梳理孔子与吕洞宾的形象在中学西传中的嬗变,可管窥中德文学关系中被中国学界所忽视的作家布伦嘉伯独特的文学书写立场。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