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工业化时期,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女性高中毛入学率达到70-80%以上的时候,其人口生育率悄悄地跌破更替水平,从而引发小学学龄人口波浪式下跌。欧盟国家小学生数量整体下滑趋势较为明显;亚洲的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等地小学生数量下跌的幅度高于欧盟国家;教育作为影响生育率下跌的中介因素,教育年限的延长、终身化的学习方式以及育儿成本的提升等对生育率下跌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发达国家为了缓解小学生数量规模的下滑,通常采取两大应对策略:提升生育率和引进移民,但是前者的效果不甚理想。中国大陆目前的少子化倾向非常严重,为了配合人口政策调整的趋势,反思后工业社会高中及高中后教育普及的负面效应,应及早认识到学龄人口下跌的严峻现实并做好应对策略,让教育改革适时配合人口政策做出调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