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对"文心"领悟最透彻、析理最深刻者,莫过于刘勰与金圣叹。二者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迹近关系,又存在着显著的相异性。就其承继关系而言,金圣叹对"文心"观的论述明显借用了刘勰论"文"的基本理路及相关术语,但同时又做了新的阐释与拓展;就其对"文心"内涵的理解而言,二者皆重视"心"对文学美生成的主导地位。但相比来说,金圣叹更强调"文"对"心"的型构功能,所谓"文生情,情生文";就艺术构思中"心""物"关系而言,二者都强调物我不分,心物交融,通过想象虚构,捕捉独特的审美意象。但由于各自依托的文化背景不同,最终导致意象所企及的审美境界并不相同。刘勰的意象构思最终导向对"隐秀"的追求,而金圣叹的意象构思最终导向对"圣境""神境""化境"的营构。
-
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