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预测重型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因sTBI导致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于急救治疗1周内进行aEEG检查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其中头颅MRI测量9个感兴趣区(额叶灰质和白质、顶叶灰质和白质、颞叶灰质和白质、基底节区尾状核、豆状核、丘脑)的ADC值, 并分别计算出额叶、顶叶、颞叶和基底节区的ADC均值。根据12个月后的随访结果, 比较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2级〕与预后良好(GOS 3~5级)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评价aEEG和ADC对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能力, 以及aEEG与ADC联合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组52例sTBI患者, 平均年龄(36.7±13.9)岁, 其中男性35例;随访12个月后, 有29例患者预后良好, 23例预后不良。aEEG Ⅰ、Ⅱ、Ⅲ级患者分别为21、17、14例, 相应有19、10、0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患者的9个感兴趣区ADC值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10-6 mm2/s:额叶灰质为924±107比531±87, 额叶白质为804±95比481±74, 颞叶灰质为831±93比683±72, 颞叶白质为726±87比654±63, 顶叶灰质为767±79比690±75, 顶叶白质为716±84比642±62, 尾状核为689±70比465±68, 豆状核为723±84比587±71, 丘脑为807±79比497±67, 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 aEEG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 最佳截断值为<1.5级时,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72.8%;在各感兴趣区ADC值预测能力中, 以额叶和基底节区ADC值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特异度较高, AUC分别为0.817、0.903, 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6×10-6 mm2/s、>624×10-6 mm2/s时, 预测预后良好的敏感度均为100%, 特异度分别为63.4%、61.8%。多模态评估显示, 额叶ADC、基底节区ADC与aEEG联合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敏感度为91.0%、特异度为93.7%。结论 ADC联合aEEG技术可显著提高对sTBI昏迷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能力。
-
单位徐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