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兴象"在中国诗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六经"均包含"象",而"礼仪"之"象"最为普遍,也最为人所忽略。礼仪是"兴"的艺术演示,"仪"通过"兴"表达,"兴"通过"象"实现,礼仪中的"兴象"是诗歌"兴象"理论的实践来源和理论来源。唐代孔颖达"兴必取象"论是对"兴"象征意义的总结和象征途径的揭示,是对"诗之兴"理论内涵的概括,也是鉴别比、兴差异的有效原则。依此理论,比、兴差异突显:兴必取象,比则不然;兴是象征,比是比喻。"兴"悠久的文化传承性决定了"兴象"审美意蕴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兴象"特有的诗学精神。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