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新时代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领域,对于推动检察职能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备吸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法理依据和实践基础。检察权在广义的法律监督定位下,分为审查权、起诉权、狭义监督权三项权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权基于公共利益代表和诉讼担当定位,以起诉权为显性权能,应避免凭借狭义监督权获得明显不当的诉讼优势地位;基于生态环境治理规律,以实现受损法益填补和生态环境修复为诉讼目的,并探索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恪守检察权必要的谦抑性。构建以人民检察院支持起诉为主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权运行机制,人民检察院与政府系公益诉讼法定代理关系,当政府因特定事由不适宜作为公益诉讼原告的,由人民检察院履行“代位权诉讼”职责自行提起公益诉讼。同步构建人民检察院对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一体化办案机制,建立相对统一的法律适用标准,将全面介入引导侦查取证与政府协同取证相结合,将赔偿磋商与人民检察院履行审查批捕、公诉等职能有机衔接,并对附带提起或另行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行风险甄别。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