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西人在华汉语学习渐从个体自学向学校培训方式转变。不过,这一转型却并非学界以往所认为的一帆风顺。早期来华传教士所举办的语言学校普遍存在开办时间短、课程不规范等问题。随着教会对语言学习的日益重视,联合办学方案提上议程,但在学校选址问题上有工作地(中国)和母国两种意见,令决策者难以决断。在此背景下,裴德士投身汉语培训,并促成在华联合语言学校的创建。裴氏接管北京华文学校后,引进欧洲语言教学方法,使得该校在教学规模、质量上均处于中国领先地位,也引起世界各国外语教学机构的学习借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