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殷杰; 刘韬韬; 沈锡中
来源:肝脏, 2020, 25(11): 1205-1207+1211.
DOI:10.3969/j.issn.1008-1704.2020.11.022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116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ILI的临床特征。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116例患者中,女性69例,年龄为40~69岁。82例患者可疑药物为中草药及保健品,以含三七及何首乌制剂为主;23例患者可疑药物为西药,以抗微生物药及解热镇痛药为主;11例患者可能由中草药及西药联合导致。服药到症状出现中位时间为28 d。70.7%病例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中草药所致的DILI患者中入院时ALT、AST、γ-GT显著高于西药所致DILI患者。9例患者行肝穿刺检查,病理检查均支持DILI诊断,只有1例合并AIH;不同临床分型中肝穿刺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混合型DILI患者肝穿刺比例最高。44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组患者入院时TBil、DBil、ALP水平显著高于非激素治疗组,血清Alb显著低于非激素治疗组。94.8%患者治疗后好转,治疗无效患者入院时TBil、DBil、INR值显著高于治疗好转组患者,血清Alb显著低于治疗好转组。结论 DILI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药物以中草药为主,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为主;肝穿刺非诊断所必需手段,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