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2003年6月~2010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患者3 247例,其中52例发生过敏反应,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1.6%(52/3 247),无性别差异(P>0.05)。52例患者均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多数为轻中度过敏反应,常见症状是皮肤改变(80.8%)、呼吸系统症状(76.9%)。过敏性休克2例(3.8%),未发现与Ⅱ型超敏反应相关的严重的免疫源性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及死亡病例。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发生的中位疗程数为第6周期(1~14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580 mg/m2(150~1 900 mg/m2)。在52例对奥沙利铂过敏患者中,有49例继续下一周期化疗,其中14例再次出现过敏反应,包括1例过敏性休克。所有过敏反应均发生在奥沙利铂开始输注后0~360 min内,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过敏反应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迅速好转,对于免疫源性发热的患者可能需要数天。最终有43例患者完成原定化疗计划,9例患者因过敏性休克或者不能耐受的过敏反应而终止化疗。结论对过敏反应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药物预处理及延长奥沙利铂滴注时间等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再次治疗。而对于过敏性休克者应该停用奥沙利铂。发生过敏反应后的患者再次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且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
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