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巴色会在华传教过程中留下一批影像文献,直观记录了清末至民国客家地区的社会状况,它突破了早期西方摄影家的进化论倾向和猎奇心理,是传教士对客家社会的长期“参与观察”中所记录的文献,具有文化人类学民族志的特征和价值。巴色会影像文献区别于传统的文字文献,且学界使用较少,对它的利用有助于拓展客家研究,对于理解近代以来客家社会的历史变迁,特别对客家妇女、客家建筑、客家宗族、客家葬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