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糠稷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及化学防除药剂筛选

作者:郑承梅; 孙金秋; 刘梦杰; 杨永杰; 陆永良; 郭怡卿; 唐伟*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03): 321-328.
DOI:10.16819/j.1001-7216.2023.220706

摘要

【目的】糠稷已成为我国局部水稻田主要恶性杂草之一。明确糠稷的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探索化学防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室内及温室试验,测定了温度、光照、盐和渗透胁迫、水层深度、土层深度对糠稷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并评估了水稻田常用苗前封闭和苗后茎叶除草剂对糠稷的防效。【结果】1)糠稷种子在20/10℃(昼/夜)~35/25℃温度范围萌发率均大于95%,且光照/黑暗交替处理的萌发率大于持续黑暗处理。糠稷萌发率随水势降低而下降,-0.35 MPa的水势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达50%。250 mmol/L NaCl处理后糠稷萌发率大于50%,表明其耐盐胁迫能力较强。2)糠稷仅能在0~0.5cm土层深度萌发出苗,播种深度大于0.5cm时未见其出苗。水层大于2 cm时糠稷幼苗无法长出水面。3)在田间推荐剂量下,丙草胺、丁草胺、噁草酮、丙炔噁草酮和双唑草腈苗前土壤喷雾对糠稷防效100%,氯氟吡啶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和精噁唑禾草灵可防除95%以上2~4叶期糠稷,在糠稷6叶期时选用噁唑酰草胺和精噁唑禾草灵,防治效果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明确了环境因子对糠稷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及稻田除草剂对该杂草防除效果,表明通过耕作将糠稷种子带入深土层,在幼苗早期保持水层,根据其不同叶龄选择适宜除草剂,可有效治理水稻田糠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