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上肢加压与握拳对PICC置管患者上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新策略寻求理论支持。方法 2018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71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在患者平静状态、PICC置管侧上肢加压20、40、60 mmHg及握拳时,测量患者腋窝处PICC置管静脉血流峰速度。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加压后和握拳后血流峰速度的变化。结果患者平静状态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7.61 cm/s,握拳后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0.38 cm/s,加压至20 mmHg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8.48 cm/s,加压至40 mmHg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3.37 cm/s,加压至60 mmHg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5.54 cm/s,不同状态下血流峰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97, P<0.01),其中,握拳及20、40、60 mmHg加压后的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平静状态,20 mmHg压力状态下血流峰速度低于40、60 mmHg压力状态下血流峰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拳后血流峰速度与20、40、60 mmHg加压后血流峰速度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6、0.72、0.71; P<0.01)。血流动力学波形图中,患者握拳后引起的血流速度变化曲线较平缓,而上肢40 mmHg加压引起的血流速度变化曲线较陡峭。结论上肢加压可有效增加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达到握拳引起的上肢血流速度水平,若使用上肢加压替代握拳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40 mmHg可能为较适宜的加压压力值。
-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