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小鼠主动脉缩窄(TAC)模型建立的影像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健康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15只、模型组(TAC组)15只,TAC组开胸结扎主动脉,建立小鼠主动脉缩窄模型,4周后行高分辨率超声检查,造影状态下进行心血管CT扫描,将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血管重建,将重建后的立体光刻(STL)文件输入3D打印机,利用树脂材料打印小鼠主动脉模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比较心肌组织横截面积;测量各组小鼠心脏重量、体重、胫骨长度;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检测β-MHC、心钠素、脑钠肽含量。结果 30只小鼠全部存活4周, TAC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收缩期及舒张期左室内容积明显低于Sham组(P<0.05),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比值、心肌横截面积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TAC模型建立成功,超声及3D打印模型均可显示TAC模型主动脉缩窄部位。结论 3D打印模型个体化复制TAC小鼠主动脉部位,对于辅助TAC模型影像学评价具有可行性。
-
单位西京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