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四川盆地成都、宜宾、达州、重庆4个地区2014年12月—2017年5月的探空资料、空气质量日报资料、污染物浓度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冬春季干、湿西南涡活动时空气质量情况,大气污染与通风系数、近地面风速和逆温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4—2017年冬春季西南涡活动个数共78个,冬季西南涡活动少于春季的,12月份西南涡活动最少,5月份的最多,月份的变化与季节的变化总体一致。根据1 mm降水量将西南涡划分为干、湿涡,以10 mm降水量为标准,将湿涡又分为湿涡Ⅰ和湿涡Ⅱ两种。干涡活动总数占69%,冬季干涡活动多,春季以湿涡为主。2)干涡系统下的空气质量污染严重,污染天气约占51.5%,湿涡系统下88.4%为优良天气。干涡系统下PM10的浓度高达123μg/m3,PM2.5浓度为82μg/m3,PM2.5、PM10、SO2浓度约是湿涡Ⅰ系统下的2倍,湿涡Ⅱ系统下的3倍。四川盆地污染在冬季最为严重,且干涡也主要活动在冬季,干涡对四川盆地冬季重污染有较大的贡献。3)干涡系统下的通风系数、近地面风速、08时逆温厚度和逆温强度分别为3137 m2/s、1.18 m/s、444 m、1.21℃/100m,湿涡Ⅱ系统下为4847 m2/s、1.52 m/s、266 m、0.85℃/100m,湿涡Ⅰ系统的在两者之间。因此干涡系统下大气稳定度高,大气扩散能力弱,污染物积聚不易扩散,空气污染严重;湿涡系统下大气稳定度低,扩散能力强,同时又有降水产生,对污染物有湿清除作用,因此空气质量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