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二氢嘧啶样酶3(DPYSL3)、整合素β6(ITGβ6)血清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0例纳入研究作为胃癌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MIC-1、DPYSL3、ITGβ6水平,分析MIC-1、DPYSL3、ITGβ6血清水平与TNM分期等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对胃癌患者随访3年,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ROC曲线分析MIC-1、DPYSL3、ITGβ6对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胃癌组血清MIC-1、DPYSL3、ITGβ6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C-1、DPYSL3、ITGβ6水平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死亡组血清MIC-1、DPYSL3、ITGβ6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血清MIC-1、DPYSL3、ITGβ6升高是胃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C-1、DPYSL3、ITGβ6预测胃癌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796、0.785、0.812,灵敏度分别为0.778、0.810、0.714,特异度分别为0.667、0.630、0.705。结论 胃癌患者的血清MIC-1、DPYSL3、ITGβ6水平显著上升,并与肿瘤组织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3项联合检测对评估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更高。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