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三年生‘七月鲜’枣树为试材,设4个放线菌剂用量处理(CK不施放线菌剂;T1、T2、T3分别施用10、15、20 g·株-1放线菌剂),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放线菌剂对枣树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单株产量、单果质量、优果率以及枣果总糖、可滴定酸等的影响,以期探索放线菌剂在枣树上的应用效果,通过改善土壤微生态,促进新疆红枣提质增效。结果表明:在阿克苏地区与对照相比,T2和T3处理明显减轻了叶片的光合午休现象,显著提高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40.95%和48.92%)、暗呼吸速率(26.63%和48.52%)及光饱和点(35.57%和43.42%);不同用量放线菌剂处理下,单株产量及单果质量均无显著变化;优果率仅在T3处理下有显著提高;此外枣果总糖含量均有所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则显著降低7.93%~18.27%,从而使糖酸比得到显著提高。在和田地区与CK相比,T2和T3处理的单株产量、优果率及单果质量分别显著提高25.95%和27.13%、47.40%和50.27%、21.77%和19.64%。放线菌剂可以促进枣树光合作用,具增产提质作用。在该试验条件下放线菌剂单株适宜用量为15 g或20 g。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