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于"意识形态"的使用与建构,不仅揭示了既往哲学认识论中存在的"颠倒"现象,也超越了一般政治实践中的"理性"目标。马克思和阿尔都塞的观照维度不同,前者侧重于揭示私有制社会中意识形态的非独立性及特定的利益指向;后者倾向于展现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描述它对社会整合的价值。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体系,强化物质基础、警惕外来不良思想的蚕食,也需要凸显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借助科技创新的成果来加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