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后髂后上棘上连线与髂棘最高点连线(Tuffier’s线)和相应触诊间隙(棘突中点之间)位置的对应关系,探讨髂后上棘上连线在腰椎体表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腰椎64排CT平扫的患者,男83例,女91例,年龄18~75岁(46.7±15.9岁)。将其CT原始数据导入宝葫芦三维模拟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标出两侧髂后上棘上连线(髂后上棘连线上1.5cm)及Tuffier’s线,观察其与相应触诊间隙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 174例患者中Tuffier’s线分布在L3~L4触诊间隙18例(10.3%),L4~L5触诊间隙116例(66.7%),L5~S1触诊间隙40例(23.0%)。髂后上棘上连线分布在L5~S1触诊间隙156例(89.7%);S1~S2触诊间隙18例(10.3%)。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与L5~S1触诊间隙的一致性高于Tuffier’s线与L4~L5触诊间隙的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35,P<0.05)。Tuffier’s线的位置与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Tuffier’s线的位置有向头侧移位的趋势(P<0.05)。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与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有向头侧移位的趋势(P<0.05)。结论髂后上棘上连线和L5~S1触诊间隙相对位置的一致性较Tuffier’s线和L4~L5触诊间隙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好,髂后上棘上连线在临床应用中有可能成为一种更好的腰椎体表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