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逆行置管引流、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以及输尿管镜置管失败后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三种方法对输尿管梗阻所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惠东县人民医院诊断的输尿管梗阻相关的尿脓毒血症患者共8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实行输尿管镜逆行留置双J管引流的患者纳入输尿管镜组(n=32),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引流的患者纳入经皮肾造瘘组(n=29),而先行输尿管置管术失败后立即改为经皮肾穿刺造瘘的患者纳入输尿管镜+经皮肾造瘘组(n=19)。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2 h、2 d、4 d的炎症指标,包括外周血WBC、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术后12 h,输尿管镜+经皮肾造瘘组患者的WBC计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PCT与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术后2 d,输尿管镜+经皮肾造瘘组患者的WBC计数和血清CRP显著高于输尿管镜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经皮肾造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 d,三组患者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输尿管镜+经皮肾造瘘组血清PCT与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尿管镜逆行置管引流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对输尿管梗阻所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相似,但输尿管镜置管失败后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会一定程度加重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临床上应尽量避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