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选择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选择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房内径(LA)、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及预后。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NT-proBNP、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LVEF、CO及SV均升高(P<0.05),LVESV、LVEDV、LVSD、LVDD及LA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升高/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更有效改善心功能,控制炎性水平,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及病死率,有更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