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发溶骨性破坏八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建全; 柳广南; 杨美玲; 白晶; 邓静敏; 何志义; 钟小宁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5(13): 3912-3915.

摘要

目的分析马尔尼菲青霉病(PSM)并发溶骨性破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间8例确诊为PSM并发溶骨性破坏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改变及治疗转归。结果 (1)8例患者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无任何基础疾病的健康宿主,起病到确诊时间为7~40个月,平均14.5个月。6例误诊为全身结核病及骨结核抗结核治疗2~20个月,2例误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8例患者均有发热、消瘦、乏力、贫血及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剧烈骨痛或胸痛最为突出。皮下脓肿或结节8例,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部湿啰音各7例。(3)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平均(22.3±7.4)×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平均(18.8±4.5)×109/L,所占百分比平均84.4%±4.2%;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平均(1.78±0.52)×109/L。(4)病原学依据来源于脓液培养4例,组织病理1例,组织培养2例,脓液培养、组织培养同时阳性1例。(5)影像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骨骼,病变多发性,可伴有骨膜反应、周围脓肿、病理性骨折等。(6)好转5例,死亡2例,未治1例。结论 PSM并发溶骨性破坏好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上除表现播散性PSM的特征外,突出的表现有剧烈骨或关节疼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骨髓呈多发性、局灶性、化脓性溶骨破坏,全身应用有效抗真菌治疗能较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