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教育主体和要素协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课题体系、打造师资队伍、搭建开展平台、制定考评机制等协同关键要点,以成立协同育人联盟、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高职院校的主体责任意识为动力保障,以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增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育人效果,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