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四川词坛可分为清末民初(1900—1919年)、新文化运动至抗战前(1919—1937年)、抗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37—1949年)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面貌特征。由于时代变化,与前代四川词坛相比,民国四川词坛在创作主体、创作状态、创作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新变。创作主体的新变,主要表现在词人身份的复杂化和抗战时期大批内地词人流寓四川两个方面。创作状态的新变,主要表现为词人因受知识储备、学词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而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创作特征。词作内容的新变,主要表现在对抗战的抒写及以词参与《沁园春》唱和两方面。民国四川词坛不仅继承了四川前代的词学传统,发扬了杜诗精神,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词学批评理论。民国四川词坛,在四川词史、民国词史和民国四川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