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COVID-19患者肺部HRCT的动态演变特点,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并为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搜集本院经临床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并进行多次HRCT检查的128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72例,女56例,平均(54.06±12.95)岁。临床主要为发热、咳嗽,主诉时间3~20天。分析首次、治疗期间和末次HRCT资料,主要观察内容包括病灶的形态、分布、密度、累及段数、胸膜下线、间隔增厚;磨玻璃影、实变、有无胸膜炎和游走性。结果:128例中在本院行CT检查4~8次,HRCT时间间隔:首次与第2次(43.54±13.45)h,第2次与末次(90.12±33.94)h。病灶主要呈弥漫性分布,右肺平均累及(7.77±2.91)段,左肺为(6.26±2.09)段;首次HRCT显示病灶以肺叶外带分布为主,全叶段累及者74例(57.81%),未全叶段累及者54例(42.19%)。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上叶、舌叶、下叶)病灶分布在首次、中期和末次HRCT检查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肺χ2=6.99,P=0.136;左肺χ2=0.927,P=0.921);在首次和中期检查时右肺上叶、中叶和下叶之间病灶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9,P<0.001;χ2=12.75,P<0.001);在三期检查时左肺上叶、舌叶和下叶之间病灶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P<0.001;χ2=32.75,P<0.001;χ2=10.06,P<0.001)。三期HRCT检查之间磨玻璃样影(GGO)分布(肺外带、肺中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6,P<0.001);其中首次、中期和末次HRCT检查时,GGO在肺外带与中央带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6,P<0.001;χ2=51.07,P<0.001;χ2=36.80,P<0.001)。肺实变在三期HRCT检查时的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5,P<0.001)。胸膜炎(右侧、左侧、双侧)在三期HRCT检查时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6,P=0.385)。间质异常(胸膜下线与间隔增厚)在三期HRCT检查时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268);在首次和末次HRCT检查时胸膜下线与间隔增厚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P<0.01;χ2=12.25,P<0.001),而在中期HRCT检查时2个征象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208)。结论:COVID-19的HRCT表现在疾病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特点,了解这些特征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单位武汉市肺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