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忧郁的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再到当代文学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都对这一问题有所讨论。克里斯蒂娃讨论忧郁的专著《黑色的太阳》在弗洛伊德忧郁观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其视作是一种哲学和心理学上的症状,并将忧郁症看作是一种语言的疾病,希望通过写作升华及爱欲客体的转移来解决这一症状。其忧郁观立足于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有其独特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黑色的太阳》中忧郁的形成、表征和解决之路的梳理,来讨论其忧郁观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