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城区不同粒径和来源大气颗粒物对健康成人血压影响的定组研究

作者:张俏篪; 王童; 陈婕; 王洋; 冯柏洹; 赵茜; 徐洪兵; 刘胜聪; 易铁慈; 宋晓明; 李建平; 黄薇*
来源: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0, 37(04): 306-313.
DOI:10.13213/j.cnki.jeom.2020.19697

摘要

[背景]空气污染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血压升高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而不同来源污染物的效应仍不清楚。[目的]研究不同粒径和来源大气颗粒物暴露对健康成人血压的影响。[方法]招募7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采用定组研究方法,于2014年11月—2016年1月进行了4次随访,测量血压,采集血清,测定系统性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收集研究区域同期空气动力学直径5.6~560 nm的颗粒物粒数浓度和气象资料,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法对5.6~560 nm共计32个不同粒径段的颗粒物进行来源解析。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气颗粒物暴露对血压的影响。[结果]源解析显示颗粒物有五个主要来源,分别为汽油车排放颗粒、老化机动车颗粒、核模态颗粒、二次颗粒和其他。累积暴露1、2 d的二次颗粒和老化机动车颗粒与舒张压存在正相关(P <0.05),即累积暴露1、2 d的二次颗粒和老化机动车颗粒每升高1个四分位间距粒数浓度,舒张压升高的均值及其95%CI分别为2.9(1.3~4.4)、2.1(0.4~3.7)mmHg和1.7(0.1~3.4)、2.9(0.6~5.1)mm Hg。大气颗粒物在体质量指数≥25 kg·m-2、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较高的研究对象中升高血压效应更强。[结论]二次颗粒和老化机动车颗粒急性暴露与健康成人舒张压存在正相关,大气颗粒物在超重和系统性炎症水平较高的成人中效应更强。

  • 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