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2-DM)患者,评估2-DM患者日常临床环境中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寻求预测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量化指标,探讨临床干预危险因素后的效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我院行动态血糖监测的144例2-DM患者;根据2011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作为血糖波动评估指标。同时比较不同睡前血糖以及晚餐后2 h血糖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BMI以及糖尿病病程后,MAGE是2-DM患者夜间低血糖风险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其OR(95%CI)为(1.0113.112,P<0.05)。患者睡前血糖水平越低,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越高,经过有效临床干预后,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下降(χ2=9.782,P=0.044)。患者晚餐后2 h血糖水平越低,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越高,经过有效临床干预后,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下降(χ2=9.763,P=0.045)。结论 M AGE、睡前血糖水平以及晚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夜间低血糖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而且,适当临床干预可以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