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2015—2019年恩施州环境监测站所属8个县(市)环境监测资料及对应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发生的污染天气进行了天气学普查,同时选取典型污染实例,从污染开始、发展加重、结束三个阶段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归纳鄂西南山区不同强度污染天气发生的天气系统统计特征及系统结构配置特征。结果表明:鄂西南山区96.8%的空气污染出现在冬半年不利天气条件下,重污染天气比例为13.3%,主要发生在1月和12月。影响污染天气的各天气系统不孤立存在,不同的系统配置对应大气污染扩散条件不同,空气污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低层到地面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的潜势预报具有更好的指示作用,根据地面天气形势场,将大气污染归纳为均压场型(Ⅰ型)、变性高压型(Ⅱ型)、锋前暖低压型(Ⅲ型),重污染主要发生在Ⅲ型。各型系统结构配置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当重度污染出现时,表现为低层辐合加强,地面更暖、更湿,更有利于污染颗粒物的增长和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