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跆拳道精英运动员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时,使用横踢技术过程中支撑腿踝关节运动学参数所表现出的差异,为规范横踢动作及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名跆拳道精英运动员,年龄为20.2±0.5岁,训练年限为9.3±1.3年。对受试者分别采用功率自行车诱导疲劳,用血乳酸分析仪测定疲劳程度;运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动作轨迹,利用分析软件对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疲劳程度下,运用横踢动作时支撑腿踝关节的角度、角速度和动作位移、速度等变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受疲劳程度差异的影响,重度疲劳时启动时段的背屈角度,回收时段的外翻、旋外角度相对较小,三种疲劳程度之间踝关节角度差异较为显著(P<0.05)。轻度疲劳时启动时段的跖屈角速度较慢,与中度和重度疲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3.132,P<0.05)。击打时段,背屈角速度表现为: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三种疲劳状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0.012,P<0.05)。综合来看,重度疲劳时启动时段的内翻位移较近,击打和回收时段的旋内和背屈位移较远。重度疲劳时整体动作时间相对较长、动作速度整体较慢,三种疲劳程度之间的动作速度和启动时段的动作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血乳酸峰值的出现,疲劳程度骤然增大,踝关节在急启急停和扭转能力方面的运动学参数差异较为显著;踝关节活动度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加大,从而致使身体重心的稳定性与横踢动作的流畅性越来越差,并成为影响横踢动作使用效果和增大踝关节运动损伤风险的重要因素。

  • 单位
    武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