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茅盾唯一的剧本创作,《清明前后》一般被认为揭露了国民政府政治腐败、工商业发展乏力的现实。该剧的产生虽然受到政治影响和政治包装,但它借助外部力量的"共谋",在政治和艺术性之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国民政府、共产党、话剧艺术者和普通观众对话剧《清明前后》的接受,揭示出战时重庆纷繁纠葛的政治文化生态。在这种生态下,创作者与接受者相互制衡,缔造了新的书写空间和言说方式,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 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