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与灰分添加对农田土壤氮肥力的影响

作者:荆爽; 辛士刚; 张洪波; 于龙; 孔健健*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1(05): 1021-1029.
DOI:10.13836/j.jjau.2019119

摘要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与焚烧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氮肥力水平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添加秸秆、秸秆灰分及两者混合物对土壤pH、脲酶活性、铵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灰分、两者混合物能显著增加土壤pH;而仅添加秸秆对其无显著影响;添加灰分对土壤脲酶活性、铵氮和硝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添加秸秆、两者混合物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300%和130%,使土壤铵氮含量分别减少47%和49%,硝氮含量减少86%和79%;添加灰分对以上指标无显著影响。从培养时间上看,土壤铵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减少,约在第9天达到平衡;土壤硝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在第21天达到峰值后减少。添加秸秆、两者混合物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硝氮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照组,土壤铵氮与土壤湿度、pH、脲酶活性相关关系不显著,而硝氮与土壤湿度显著负相关;添加秸秆,铵氮与脲酶活性显著负相关,硝氮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添加灰分、两者混合物,硝氮与土壤pH、脲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秸秆综合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或禁止焚烧秸秆,而多采用秸秆还田去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以保障农业生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