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近年来,种植义齿已逐渐成为失牙患者进行义齿修复的首要选择,获得良好种植修复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骨量。但牙齿拔除后牙槽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导致牙槽骨的形态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会对治疗计划、种植体定位、美观效果和骨结合均产生不利的影响[1]。为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位点保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如自体骨移植[2]、拔牙窝中置入Bio-oss胶原蛋白[3]、使用其他骨替代材料[4]、软组织移植[5]等。这些技术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牙槽骨的吸收或修复骨缺损,但因各自的缺点如开辟第二术区、价格昂贵、免疫排斥等,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问题。

  • 单位
    济南市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