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葛红卫; 黄力勤; 王瑞; 潘彤; 韩卫; 王鹏; 杨莉; 孙绍秋; 曹晓; 崔立晔; 魏超; 于桂军; 徐云鹏; 房金娟; 刘彩侠; 王学刚; 甄志军; 刘晓杰; 杜文功; 王露楠; 刘江*; 王鸿捷*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18, 31(10): 1093-1097.
DOI: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18.10.002

摘要

目的探究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间运行模式的差别,为缩小各实验室关键环节的差距、推进京津冀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基本运行状况和运行模式为信息源。设计《京津冀血站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调查表》(简称调查表),涵盖按年度采集的实验室资源信息调查数据与按月份采集的血液检测业务过程监控数据。资源信息调查数据包括实验室年检测标本量、检测标本类型、检测周期、检测标本批次数及应急检测批次数等能够反映实验室基本运行状况的数据,也包括实验室人员、设备、试剂试用、检测策略等支持性过程信息。调查表经京津冀15个血站实验室主管和资深专业人员论证后投入试用。通过电子邮件发放调查表并收集数据。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简称北京血液中心)实验室负责数据汇集、整理、修正、确认,最终形成可用于分析的有效数据源。使用EXCEL10软件统计各实验室报告的数据,应用SPSS 19. 0统计学软件对各实验室血液检测量等数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京津冀3地15家血站实验室2016年血液检测标本量最高、最低与中位数分别为609 889、42 236与143 550(人)份。3个血液中心年平均检测标本量426 474份,12个中心血站年平均检测标本量109 671份(P<0. 05);检测标本类型,有27%(4/15)血站实验室承担血液集中化检测任务,73%(11/15)实验室仅承担本站全血和机采血小板2类标本检测;血站实验室检测周期(TAT),只有北京、天津血液中心和通州血站3个实验室当天(标本采集时间<1 d)完成对血小板的检测,73%实验室(11/15)血小板TAT<2 d,33%实验室(5/15)全血TAT<2 d,60%实验室(9/15)全血TAT≥2 d。检测批次方面,20%(3/15)实验室检测≥3批/d,53%(8/15)实验室每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应急检测。结论目前京津冀各血站实验室检测规模、检测标本的种类、工作模式的复杂程度以及血液检测的时效性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差异指标对血液检测过程的时效性和顺畅性产生影响;因此亟需推进3地血站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建设的步伐。

  • 单位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