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气骨导差(air-bone gap, ABG)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 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镫骨小窗技术人工镫骨植入手术、术前表现为混合性听力损失的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108例(116耳), 其中女性71例(76耳), 男性37例(40耳), 平均年龄38.5岁。根据术前纯音测听ABG将其分为三组:S组, 15 dB≤ABG<31 dB, 共39耳;M组, 31 dB≤ABG<46 dB, 共58耳;L组, ABG≥46 dB, 共19耳。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听力结果。结果术后有3耳(S组2耳, L组1耳)出现严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未纳入统计分析。各组耳硬化症患者术后纯音听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平均气导阈值改善(21.6±13.4)dB, 术前、术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3, P<0.01);平均骨导阈值改善(3.7±7.6)dB, 术前、术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 P<0.01);术后ABG为(18.3±9.3)dB, 较术前(36.2±8.6)dB明显缩小。三组患者中L组气导阈值改善量最大[(29.9±10.8)dB], S组的改善量最小[(15.7±11.4)dB]。术后气导和骨导纯音听阈三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组术后ABG最小[(16.5±9.0)dB], L组术后ABG最大[(20.5±10.0)dB]。与S组相比, M组和L组术后在2 000 Hz处仍遗留较大的ABG。S组和M组术后骨导阈值较术前均有一定改善(P值均<0.01)。结论手术能使不同术前ABG的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获益:术前ABG小的患者手术效果较好, 术后各频率ABG闭合理想;术前ABG大的患者手术能明显提升气导阈值, 但某些频率术后仍可能遗留一定的ABG。手术对骨导阈值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告知其助听器等治疗方法以供患者选择。
- 单位